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2019年工作总结暨2020年工作意见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明晰行业的初心使命,夯实了从政之德。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和在河南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行业工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被省考核小组评为优秀地市,圆满完成全市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质量大清查任务,大力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保障粮食安全的工作实绩切实践行“两个维护”。强化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以案促改,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和综治平安建设,比学习、比担当,争发展、争出彩日益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行动自觉,学的氛围、干的氛围、严的氛围基本形成。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立

1.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机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市局和卧龙、宛城、社旗组建了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为政府工作部门,其他县也以不同形式予以保留,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队伍保持基本稳定。部门职能优化重构,普遍在原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增加了战略和应急储备物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职能,构建统一高效的物资储备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2.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市政府及各县区政府印发了《粮食应急预案》,全市确立应急供应企业230家,应急加工企业 28个,应急配送中心21个,应急储运企业 12个,主食加工企业 21个。2019年9月,市政府作出建立2000吨食用植物油地方储备的决定,由南阳市油脂集团公司负责承储,丰富了我市粮油储备规模。充分发挥保供稳市职能,面对猪肉价格飞涨的形势,做好饲料用粮供给和价格监测,保障饲料市场平稳有序。扎实做好军粮供应和服务保障,驻宛部队对我市军粮供应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满意率达100%。

3.物资储备职能进一步完善。全市各级应急物资储备职能划转工作有序展开。为加强救灾物资管理,与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救灾物资调拨使用的通知》。为做好抢险救灾、困难救助等物资储备,2019年10月以来,向市政府上报了《关于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工作的报告》和《关于解决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资金的请示》,向市财政局发出了《关于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资金的请示》和《关于把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的申请》等,积极争取资金落实2019-2020年度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划。为确保救灾物资存得好、管得好,积极筹建南阳市应急物资储备库新建项目。

(二)坚持深入落实粮食安全战略,粮食安全责任进一步夯实

1.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夯实各级政府责任。圆满完成省对我市和市政府对各县区的年度考核。2019年12月2日,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审议,通过了2018年度河南省粮食安全市长县长责任制考核结果,对成绩优异的14个市、直管县予以通报表扬,我市作为主产区位居优秀行列,李鹏市长作出批示:“成绩来之不易,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点赞!粮食安全是战略工程、民生工程、市长工程。南阳作为粮食大市更需持之以恒肩扛政治责任,抓实粮食工作,职能部门要同心协力,强化责任担当,再创佳绩!”在市政府对县区考核中,宛城、新野、社旗、卧龙、镇平、南召等县区成绩优异,获得通报表扬。

2.粮食收购政策落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召开粮食收购专题工作会议,相继在全市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在桐柏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建立了规模为1500万元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为收购企业提供了融资增信,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形成了政策和市场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收购格局,全市全社会收购量达到49.4亿斤,牢牢守住了农民粮食“卖得出”工作底线,为全市“三农”工作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坚持深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质粮食工程成效凸显

1.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补齐粮食产业发展“短板”。2019年新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36个,争取上级补助3456万元,使我市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达到93个,累计投资13794.6万元,累计争取中央、省级补助8208万元,实现了全市产粮大县全覆盖,新增仓容16.5万吨,在夏粮收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部分县区仓容不足的难题。

2.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守住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9年新建质检项目3个,争取上级补助1120万元,使我市质检站达到8个,三年累计投资2810万元,争取中央、省级补助1660万元,有效解决了基层检验机构覆盖面低的问题,大幅提升了基层粮油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3.“中国好粮油”行动带动南阳粮油品牌提升。成功申报方城县为“中国好粮油”省级示范县,上级补助资金800万元,我市连续三年均有1个县区入选省级示范县,是全省示范县最多的省辖市,计划投资1.92亿元,争取上级资金2010万元;成功申报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好粮油”省级示范企业,近三年投入资金8.6亿元,争取上级奖励或补助资金4073万元。

(四)坚持三产融合服务乡村振兴,粮食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1.政策支持增添发展活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建设粮食经济强市的意见》,指导和扶持全市粮油产业发展。全省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领导,省局张宇松局长,市政府副市长李鹏,各省辖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等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镇平县被授予“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县市”称号,镇平县政府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人员到想念集团镇平产业园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为我市粮食产业发展助力。

2.“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注入发展动力。积极推进人才发展与行业发展相融合,精心组织全市粮食技能大赛,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省第七届仓储管理农产品食品检验业务技能竞赛,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贾新国同志夺得省优秀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荣誉称号,市局及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获得优秀组织奖。

3.搭建平台促进合作交流。组织我市重点粮油企业代表团226人赴郑州参加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展出粮油产品、设备150余种,想念、吉祥结等27个品牌集中亮相,参展人数、单位都位于全省前列,参展组织工作、产销合作工作均被会务组评为先进单位。展会期间我市参展企业签约4个项目,合同交易金额达5.2亿元,有力推介了我市优质粮油产品,推动了粮油产业发展。

(五)坚持强化管理夯实基础,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

1.大清查工作圆满完成。扎实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工作,通过自查、普查、督导等环节工作,对146家企业、227个收储库点进行全覆盖式的大清查。通过清查表明,全市政策性粮食总体上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省联合抽查组对我市大清查工作情况进行了督导巡查和抽查,对我市大清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被抽查企业库存粮食账账、账实相符,库贷基本一致,质量符合标准,粮食储存安全。

2.依法管粮效果良好。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15周年和宪法主题等宣传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2019年“世界粮食日”系列宣传活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放管服”改革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积级完成全市“放管服”工作任务,各类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100%。持续落实服务型行政执法和执法责任制,全面加强粮食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加大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力度,全市共查处纠正涉粮案件5例,切实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加快推进粮食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粮食流通市场环境。

3.粮食信息物流水平稳步提升。全市42个粮库智能化升级项目全部实现了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粮食仓储管理和安全储粮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4.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市局召开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会议,组织各县区到洛阳洛粮粮食有限公司学习经验,确定河南南阳建设路国家粮食储备库等5家企业前期开展试点,为全市全面铺开建设奠定基础。持续高度关注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安全储粮隐患大排查和全市粮油安全大检查,全年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无重大安全事故。

(六)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不断凝聚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将四项措施贯穿始终,原原本本学习必读书目,学习党史、国史、形势政策,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学习强国”平台学习,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完成唐河复航项目、破产工作推进等方面调研并实现成果转化,既较好的贯彻了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又结合粮食和物资储备实际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受到市委第十巡回指导组的充分肯定。

2.党的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扎实开展机关党建“灯下黑”专项整治。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打造基层党建工作新亮点,扎实开展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年活动,提升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建立示范点1个,所有党支部全部达标。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廉政承诺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全面从严治党取得良好成效。专题开展“4.25”事件以案促改工作,扎实开展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3.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突出。以省级文明单位到届创建为契机,组织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开展系列创建活动,职工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省级文明单位考评顺利通过验收。

4.平安建设及脱贫攻坚等工作扎实推进。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有效防控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持续提升办公区、家属区、库区平安建设水平,市局在2018年度全市平安建设考评中获评优秀单位;千方百计做好市局直属困难企业、退役军人等群体的稳定工作,在稳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没有出现一起越级上访情况,为全市大局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对口的桐柏县大河镇六里冲村扶贫工作排名全县前列,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也受到市级表彰;2019月季洲际大会积极对接德阳市来我市建园,获评集体三等功和个人立功嘉奖;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切实履行路长单位职责、服务分包社区和交通志愿岗,做出积极贡献;认真贯彻落实“双拥”政策,进一步加大拥军优扶力度,持续开展“粮油科技优质服务进军营”、“八一”慰问工作及“缅怀革命先烈”纪念等活动;扎实做好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工作,不折不扣完成1350个样品的检测任务;认真履行污染防治粮食和物资储备职责等。

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粮食和物资储备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快;行业应急能力有待全面提升;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亟需加快等。

二、2020年工作意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之年。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十次全会会议,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为动力,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为抓手,以科学规划为引领,聚焦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着力提高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管理能力,着力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着力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统一高效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上保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为南阳高质量建设具有较强吸纳集聚能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大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主要工作目标:全市全社会市场化粮食收购 155万吨;全市粮油加工业产值达到172亿元;库存粮油“一符四无”粮油率达到97%以上;国有粮食企业净资产收益良好;扎实做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如期完成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年度建设任务;不断强化依法行政和监督检查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系统保持安全稳定廉洁。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粮食和物资储备治理能力

1.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健全储备体系,提升储备效能。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对全市各类物资储备进行调研摸底,完善市级物资储备顶层设计,明确责任目标、改革管理机制,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品类、规模、结构、布局,加快建设更加科学、统一、高效的物资储备体系,切实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积极向市政府争取调整优化储备品类、充实完善储备规模。加快推进战略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创新救灾物资储备运行模式,完善收储轮换机制。加强与应急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救灾物资调运体系。

2.扎实推进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改革。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为目标,科学确定地方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强化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3.强化执法监督和储备监管。巩固拓展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成果,上半年组织召开全市大清查总结会议,表彰大清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组织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针对共性问题健全长效机制。完善救灾物资储备执法督查制度,加强信用监管和信息化监管,推进双随机抽查平台应用。强化粮食市场化收购监管,开展收购资格核查及粮食经营者执行统计制度、落实储备规模等专项检查。完善12325监管热线管理制度,加强线索分析研判,加大案件督办和查处力度。

(二)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为抓手,扎实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1.扎实推进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按期完成2019年度考核工作,及时部署2020年重点任务。聚焦保障粮食安全、执行粮食收购政策、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和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储备安全管理、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市等重大事项、关键问题,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增强考核精准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更好发挥“指挥棒”引领导向作用,切实夯实各级政府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调动地方重粮兴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切实抓好粮食购销。深化粮食收购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化收购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统筹抓好政策性粮食收购和市场化粮食收购工作,确保种粮农民“卖得出”。发挥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引导作用,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落实“四优四化”发展战略,健全优粮优价市场运行机制,确保种粮农民“卖得好”。做好购销政策宣传,强化收购监督检查,维护市场收购秩序,杜绝排长队卖粮现象,确保种粮农民“卖得顺”。加强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监督检查,确保成交粮食顺利交易。按照规定做好食品安全超标粮食处置工作,严禁流入口粮市场。积极参加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不断扩大产销合作成果。积极与市内外企业开展粮食购销贸易、代收、代储、代销等多种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切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加强粮食市场和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健全信息发布机制,抓好预期引导、粮源组织和跨区域调运,坚决防止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培育载体抓手,夯实调控基础,科学抓好粮食市场调控,保障区域平衡和季节平衡,切实做好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保供稳价工作。密切关注生猪生产恢复态势,确保饲料粮供应充足。

4.全面提高应急保障水平。居安思危,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全面审视粮食和物资储备应急体系建设,加强摸底调查,积极向市政府提出政策支持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应急体系建设,真正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编制完善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应对突发事件预案和有关专项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工作协调会商机制。加强专业培训,开展粮食应急实战演练,增强应急实战能力。

5.积极稳妥消化不合理粮食库存。按照国家局和省局2020年库存消化安排建议,加快处理超期超标稻谷库存。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合同商务处理暂行办法,健全政策性粮食交易纠纷防范化解机制,加大协调和监管力度,督促成交粮食顺利出库。

(三)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市

1.落实好粮食产业支持政策。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2017〕78号、省政府办公厅〔2018〕45号和《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建设粮食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宛政办〔2019〕2号)精神,推动尽快出台我市《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适时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会,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2.加快推动三链同构。加快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转化,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和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推动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加快推进主食产业化。实现粮食和食品供给从解决“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的转变。着力提升价值链。加大粮油产品区域品牌培育力度,在现有原粮地理标志品牌、粮油企业产品品牌的基础上,研究谋划若干粮油区域公共品牌,把不同区域农产品差异性体现出来,增强粮油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粮食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积极打造供应链。加强粮油市场体系规划建设,探索建立特色品种粮油交易市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与大型加工用粮企业。积极发展粮超对接、粮批对接、粮校对接等直采直供模式,畅通粮油供应“最后一公里”。引导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开发国际市场。

3.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适时召开全市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认真落实财政部、国家局印发的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意见和各子项实施指南,加快推动三年实施方案落地见效。承接和运用现有三个子项成果,做实做好“五优联动”,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按照优质粮食工程第二轮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 。

4.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引导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盘活土地等存量资产,增加运营资本,构建“产购储加销”协作机制,向种植、加工和消费等领域延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完善服务手段,加大对民营粮食企业的支持力度,稳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5.深入落实科技兴粮兴储和人才兴粮兴储。进一步推动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按照国家局和省局安排,办好2020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粮油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培育一批创新型粮油科技企业,加快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储备管理重点岗位、关键环节“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按照国家局、省局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科技兴储、人才兴储实施意见。

(四)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强弱项补短板,着力筑牢基础提高效能

1.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全面总结和评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重大问题研究,科学设定“十四五”发展目标,认真谋划发展思路、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政策举措,编制好“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深入调研论证,注重与国家规划、专项规划和地方规划的衔接,并向省局提出有价值的规划思路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议,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

2.加快推进储备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基础设施规模布局。加大各类储备设施整合力度,调整优化布局,构建满足防范重大风险需要,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储备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定位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示范,实现信息技术与储备管理的深度融合。积极做好国家“金民工程”应急救灾物资管理系统的对接,实现市级平台与省平台的“数据通”“视频通”,形成安全数据“一中心”和信息化应用“一网通、一张图、一张表”新格局。

3.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加快建设内河航运、公路物流通道,支持唐河建设粮食物流码头,发挥我市铁路运输优势,构建连接市内产销、加工区的粮食物流通道网络体系。

4.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的建设和管理。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按照救灾物资储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和“定点储存、专项管理、无偿使用”的原则,加大市级生活类救灾物资管理落实工作力度。 做好救灾物资储备,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加快现代化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保障能力,确保各类应急和救灾物资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支撑。

5.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健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继续落实服务型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严格执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强化法治思维,全面提升粮食行业依法行政能力。

6.抓好安全储粮储物和安全生产。开展绿色储粮专项调研,稳妥推进“绿色储粮”试点工作。切实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健全管理制度,全面铺开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一规定两守则”,落实重大事故隐患三级双轨督办机制,进一步压实安全责任,全面排查整治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安全隐患,重点推进简易储粮设施、老旧仓房等高风险部位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储粮化学药剂仓库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和监控,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1.不断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建设。持续抓好学习,尤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两决定一意见”学习宣传,进一步推动干部职工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提升。持续抓好成果运用,确保主题教育调研成果全部转化为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发展的强大动力。持续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每一项整改任务都落实到位。持续抓好制度建设,依靠制度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真正把初心使命转化成开创新时代南阳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新局面的实际行动。

2.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组织,选准培强支部班子,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强大合力,持续将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向纵深推进。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落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守安全稳定廉政三条底线,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惩治各类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  

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选优配强领导干部,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制度机制,压实各级领导班子干部监督责任,推进干部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团队建设,有针对性地分批分层次开展干部培训,持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粮食和物资储备“铁军”队伍。

4.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和综治平安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并重,进一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开展道德建设、诚信建设、平安建设、服务型单位建设、网络文明建设活动,达到通过创建凝聚人心、提振士气、激发干劲、展示形象的目的,努力在全系统营造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

5.全力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到突出位置,加大对结对帮扶村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技能培训、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指导和帮扶力度,促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6.搞好机关建设。扎实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政务公开、新闻宣传、保密、安可替代工程和服务老干部等工作。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和国家安全工作,提前研判,化解潜在风险,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垃圾分类工作,建设节约型机关。